+-
1984 : 动物农场
作者:  [英] 乔治·奥威尔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副标题: 动物农场
原作名: Nineteen Eighty-Four
译者:  傅惟慈 / 董乐山
出版年: 2010-10
页数: 338
定价: 25.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47011607

内容简介  · · · · · ·

《1984》是一部杰出的政治寓言小说,也是一部幻想小说。作品刻画了人类在极权主义社会的生存状态,仿佛一个永不退色的警世标签,警醒世人提防这种预想中的黑暗成为现实。历经几十年,其生命力日益强大,被誉为20世纪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学经典之一。

《动物农场》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反乌托邦政治讽喻寓言。农场的一群动物成功地进行了一场“革命”,将压榨他们的人类东家赶出农场,建立起一个平等的动物社会。然而,动物领袖,那些聪明的猪们最终却篡夺了革命的果实,成为比人类东家更加独裁和极权的统治者。

作者简介  · · · · · ·

乔治· 奥威尔(George Orwell):

1903年,生于英国殖民地的印度,童年耳闻目睹了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尖锐的冲突。

1921年,到缅甸当了一名帝国警察,深深同情殖民地人民的悲惨生活。

1930年代,参加西班牙内战,后流亡法国。

二战中,在英国广播公司从事反法西斯宣传工作。

1950年,死于缠绵数年的肺病。

英国作家、新闻记者、社会评论家、英语文体家。奥威尔短暂的一生,颠沛流离,疾病缠身,郁郁不得志,一直被视为危险的异端。在他为数不多的作品中,《1984》与《动物庄园》影响巨大,他以先知般冷峻的笔调勾画出人类阴暗的未来,令读者心凉肉跳。以至于为了指代某些奥威尔所描述过的社会现象,现代英语中还专门有一个词叫“奥威尔现象(Orwellian)”。如果说奥威尔一生的作品主要是反映“贫困”和“政治”这两个主题,那么激发他这样写作的主要动力就是良知...

(展开全部)

乔治· 奥威尔(George Orwell):

1903年,生于英国殖民地的印度,童年耳闻目睹了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尖锐的冲突。

1921年,到缅甸当了一名帝国警察,深深同情殖民地人民的悲惨生活。

1930年代,参加西班牙内战,后流亡法国。

二战中,在英国广播公司从事反法西斯宣传工作。

1950年,死于缠绵数年的肺病。

英国作家、新闻记者、社会评论家、英语文体家。奥威尔短暂的一生,颠沛流离,疾病缠身,郁郁不得志,一直被视为危险的异端。在他为数不多的作品中,《1984》与《动物庄园》影响巨大,他以先知般冷峻的笔调勾画出人类阴暗的未来,令读者心凉肉跳。以至于为了指代某些奥威尔所描述过的社会现象,现代英语中还专门有一个词叫“奥威尔现象(Orwellian)”。如果说奥威尔一生的作品主要是反映“贫困”和“政治”这两个主题,那么激发他这样写作的主要动力就是良知和真诚。他坚信在一个语言堕落的时代,作家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在抵抗暴力和承担苦难的意义上做一个永远的抗议者。

目录  · · · · · ·

反极权主义的《1984》 董乐山
第一章 打倒老大哥
第二章 思想罪本身就是死亡
第三章 无产者不是人
第四章 希望在无产者身上
第五章 孤生
· · · · · · ( 更多)
反极权主义的《1984》 董乐山
第一章 打倒老大哥
第二章 思想罪本身就是死亡
第三章 无产者不是人
第四章 希望在无产者身上
第五章 孤生
第六章 我爱你
第七章 黄金乡
第八章 独自去偷欢
第九章 他们终于来了
第十章 仇恨周
第十一章 我们是死者
第十二章 在友爱部里
第十三章 101号房
· · · · · · ( 收起)

> 更多短评 7021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