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成洗手好习惯丨学前教育宣传月

本文来自幼师口袋2020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文章征集活动,作者:徐静媛  杭州市浙江大学幼儿园。



 养成洗手好习惯 



项目前期:我为什么总是要洗手?



1

社会背景

疫情当下,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社会的大朋友、小朋友们都在关注着卫生与健康。托班的孩子自去年9 月入园,才短短一个学期的“园龄”,就“被迫”放了一个长长的假期。

在这个假期里,为了离病毒远一些,孩子们不仅不能上幼儿园,也无法自由自在地外出,这对于正处于无限接触新鲜事物的年龄的孩子来说,未免有些遗憾。


2


一日生活的变化

终于,在葱蔚洇润的五月底,浙大幼儿园开学了。伴随着老师们殷切的期盼和孩子们爽朗的笑声,幼儿园里又恢复了生机勃勃,只是这份“生机”,好像和以前有了些许不同:爸爸妈妈们不能走进幼儿园了、孩子们入园前要量体温、亮绿码、洗手…对于"干净卫生",我们都有了不同的理解。

图片来源 :求是雏鹰 公众号


3


孩子们的疑问


幼儿园门口,多了两个“新朋友”——自动感应洗手机, 它在感应到小朋友们的小手后,会自动“吐”出免洗洗手液, 小朋友只要将泡泡洗手液在手上反复揉搓,就能把小手洗干净。

托班的孩子们看到这两个可爱的新朋友别提有多喜欢了,进园时,经常会和老师说:我在门口洗过手了哦!班里只有两三位孩子的时候,我会带他们到户外玩一会,散散步、跳小马、滑滑梯、看看种植地…

有一次,在进教室前,我提醒早来的孩子们:“洗个小手再喝水哦!”璇璇很认真地说:“我刚才洗过手了。”我回答:“刚才我们骑过小马了呀,所以小手又脏了,需要再洗一遍哦!”。

那天上午,我们吃点心前、出去玩了球回来、做完手工“冰淇淋”,都需要去洗手。只听到璇璇每次一边走向卫生间,都会一边轻声嘟囔着:“为什么总是要洗手呢?”


4


教师分析

由于早上的接送期间只有一位老师会在教室里,所以当来的孩子们多一点的时候,我也就自然而然地带早来的孩子回教室了。

因此,在外的这个时间并不长,所以璇璇才会有“我 才刚洗过手,怎么又要洗手了”这样的疑问。尽管璇璇听到我说的,还是听话地走近了洗水池,但我还是能看到她脸上挂着的疑惑表情。

也许是假期太久,忘记其实以前也是这样的;也许是疫情期间,无论大人小孩,都格外重视“洗手”这件事… 

既然孩子们有了这样的疑问,那么如何解开这个“谜团”呢?

托班的孩子正处于探索阶段,对于新奇事物都会特别感兴趣,但 2-3 岁幼儿接受新事物 的能力也有限,只能关注到事物表面的、浅显的特征。如果能找到孩子们能够理解并接受的方法,自然地让孩子们认识到洗手的重要性,一定会很有意义。

项目中期:小手上有好多脏东西呀



1

面包实验

实验前期:

为了能让孩子们更直观地发现“小手上的脏东西”,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做了一个有趣 的实验:首先,我们准备了两片同一包装内的切片面包(超市购买,并且在保质期内),其中一 片请每一位小朋友用小手摸一摸,另一片则没有被小手摸过。


我们将这两片面包分别放在同样的纸盘子内,将放着被小手摸过的面包的盘子上画上黑黑的小手作为记号,另一个盘子则不做别的记号。


实验中期:

这两个盘子被并排放在了空调机的上方,孩子们每天抽取一些时间来观察,并简单地做些记录。


现象:被小手摸过的面包每天都在长菌斑,并且增长速度很快。没有被小手摸过的面包直到另一片面包已“面目全非”了都没有长菌斑。




原版实验: 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小实验,不够专业,但是也直观地反应了洗手的重要性。其实这个实验的原版,会比我们的实验严谨许多:

一位美国的小学老师准备了五片吐司进行对比观察——第一片则没有用手摸过、第二片让小朋友先用温水跟肥皂彻底把手洗干净以后再摸、第三片让小朋友先用酒精干洗手液清洁手后才摸一下、第四片让小朋友用没有洗过的手摸一下、第五片直接在教室电脑的表面抹一下,然后把这五片吐司分别用密封袋装起来,静置 3-4 周以便更好地观察。 

实验的结果是这样的:没有被手接触过的吐司完全没有发霉的迹象、被用肥皂温水彻底清洁过的手碰过的吐司也完全没有发霉、使用酒精干洗洗手液清洁过的手摸过的吐司发霉了、被没有洗过的手碰过的吐司发霉的状况更严重、被抹了电脑表面的吐司几乎完全变成了黑色







滑动查看更多

图片来源:哈佛妈妈的育儿经公众号

这个实验更明显地反应了用肥皂清水正确洗手的重要性,不能太依赖酒精干洗洗手液,有很多致病菌干洗手根本无法杀死,例如手足口病。

周一:没有变化

周三:有一点霉点了

周五:霉点一下子多了起来

周二:没有发现有变化

周四:霉点变多了

新周一:整片面包都布满了霉点


考虑到霉菌生长速度太快,实验的面包已经不适合再放在教室内,于是老师带领孩子们 进行了一次谈话活动:

师:太阳宝宝们,这两片面包怎么了? 

朵朵:坏掉了。


师:你怎么知道它坏掉了呢? 

梓铭:它长细菌了! 

师:哦?什么是细菌? 

梓铭:就是很脏很脏的东西。


师:为什么会有这些很脏很脏的东西呢?

暖暖:因为坏掉的那片被我们用小手摸过了。

师:现在太阳宝宝们觉得我们的小手干净吗? 

暖暖:我们的小手很脏很脏! 


师:很脏很脏了应该怎么办? 

深深:要洗手。 

师:对,我们要用抑菌洗手液把小手洗得干干净净的! 

深深:还有一片面包呢?能吃吗? 

小玥:另一片面包过期了,也不能吃了。 


师:对,另一片面包虽然没有长脏脏的东西,但是已经放在外面太久了,也不能吃了, 这两片面包应该怎么办呢? 


太阳宝宝们:丢掉!扔掉!不能吃了!


太阳宝宝们一致认为这两片面包不能再吃也不能再留在教室了,于是我们就将这两片面包连同盘子一同丢进了垃圾桶。

教师分析

考虑到实验期正处于黄梅季节,教室本就潮湿容易滋生细菌,又考虑到万一生菌发霉离孩子们太近也不卫生,因此我们将两片面包并排放置在空调机的上方。

一来比较高孩子们不会碰到,二来平时开启除湿空调防止面包太快发生霉变而影响观察。最终的实验结果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尽管我们想象到了两者一定会有差异,甚至担心由于近期的潮湿天气,如果两片面包同时迅速发霉该如何同孩子们解释,却真的没有想到一片在不停地发霉而另一片能长时间保持表面完好。

相信这个简单的小实验能够让孩子们意识到我们的小手并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干净,那么,怎么才能让我们的小手变干净呢?


2


七步洗手法

图片来源:网络

在“切片面包实验”的观察期间,我们并没有止步于观察记录每天面包发生的变化,同时还学习了七步洗手法。

想要让两岁半的孩子直接接受“七步洗手法”是不太 现实的,但是当七步洗手法摇身一变,变成了“我和我的 新朋友小螃蟹”这样一首朗朗上口又有趣的“洗手歌”时, 孩子们欣然接受了

两个好朋友

你背背我,我背背你

小螃蟹

我和螃蟹点点头,点点头

手碰手

来了一只小螃蟹

举起两只大钳子,大钳子

螃蟹和我握握手,握握手

七步完成,都涂上洗手液啦!
图片来源 :杭州市西湖区文新学前教育集团公众号

项目后期:我要养成洗手的好习惯



1

洗手实验

我们知道了小手上有很多脏东西,也知道了应该勤洗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洗手呢?同样,为了能更直观地体现“七步洗手法”的重要性,我们再 次进行了实验。 

实验材料准备:


橡胶手套两副、可洗颜料一瓶 (作为 “洗手液”)、脸盆一个。

第一组实验过程:


老师戴上第一副橡胶手套,挤一点“洗手液”到手心,模仿一般洗手的步骤洗手,即完成。请孩子们观察,有没有用“洗手液”把小手的每一个小角落都涂到呢?

第一组实验现象:


老师戴上第二幅橡胶手套,挤一点“洗手液”到手心,一边哼唱“洗手歌”,一边运用正确的洗手方式进行洗手。请孩子们观察,双手每个角落是否都已涂上“洗手液”?

第二组实验现象:


当双手都已正确涂满洗手液后,还需要将洗手液用流动的清水全部清洗干净,因此,老师分批带领孩子到卫生间,观看老师彻底将“洗手液”清洗干净。


2


向哥哥姐姐们宣传

尽管我们才两岁半,但是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已经明白了正确勤洗手的重要性,也许我们无法用语言清晰地描述为什么小手这么脏,但是我们可以用行动来告诉大家,应该如何正确洗手。



哥哥姐姐们,虽然我们年纪小,但是我们也和你们一样讲卫生哦,希望我们能够一起“正确勤洗手,健康握在手”!

项目延伸:这些脏东西到底是什么?



1

孩子们的疑问

经过这段时间,想要让孩子们勤洗手、正确洗手的目标好像已经达成,可是,这样就结束了吗?其实不然。已经知道洗手的重要性的孩子们,开始产生疑问:这些脏东西到底是什么? 

其实在项目前期,梓铭和暖暖两位小朋友就已经能直接说出“这是细菌”这样的回答,那么, 什么是细菌?细菌到底长什么样?什么情况下细菌会出现?我们应该怎么消灭细菌?……


2


动画、绘本推荐

想要解决疑问,首当其冲的,当然是浅显易懂的动画视频了,它可以直观地展示脏东西——细菌的各种动态过程,把抽象的概念直观化。

孩子们在观看动画视频的过程中,可以激发起已学过的知识的回顾和再现,将两者合二为一,更积极主动地了解未知的秘密。 

与动画一样有着较好效果的自然是绘本类书物了,与动画相比,绘本的优势在于可以随时随地反复、仔细观看,可以根据每个孩子接受水平而放慢速度,一点一点解决孩子们的疑问。


3


家长资源:助教

作为浙大幼儿园的小朋友,我们有着在各个领域都非常有学术的家长伙伴们,我们找到了一位浙大化学系的爸爸,请他用显微镜帮我们瞧瞧,细菌到底是长什么样子的呢?


4


教师总结

2-3 岁的孩子天真、幼稚、纯洁、活泼,他们的身心在迅速发展,各方面都发生着日新 月异的变化。这个时期也是幼儿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

疫情期间,“讲卫生”重新被大家重点解读,在卫生清洁习惯中,洗手行为是非常值得重视的一个方面。托班幼儿的洗手行为贯穿在点心前、餐前、便后等诸多环节,是一日生活中重复最多次的行为,因此,勤洗手、正确洗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尽管只是“洗手”这样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动作,但对于托班幼儿来说,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有限,缺乏对卫生、细菌等相关概念及其因果关系的了解,无法引起他们的重视和正确对待,更无法变成幼儿自觉自愿的行为,更不用说是形成自身需要的习惯。

因此,教师需要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要培养幼儿的吸收习惯,首先让孩子们产生清洁的意识,例如面包实验就形象地显示出“小手很脏,需要清洁”的现象;接着让孩子们知道应该如何正确洗手,例如七步洗手法的学习;最后让孩子们明白正确洗手的重要性,例如颜料洗手的小实验。 

老师的预设和孩子们的接受程度经常会发生分歧,但老师们必须把控好方向,孩子们已经能养成洗手的好习惯了,我们是不是该继续解决孩子们的下一个疑问了呢?这是一个过程的结束,也是下一段征程的开始……




本文作者:徐静媛,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现就职于浙江大学幼儿园,已有五年教龄。


加微信:18501606428 
手机和微信同号
联系请备注品牌+姓名

加微信: 18501606428 
手机和微信同号
联系请备注园所+姓名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下载APP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征文
记得点【在看】哦